本精品课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一:教学理念方面
在实际的日语视听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在听解方面的调查取证,可以将高水准的听解能力归纳为以下几点:1、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录音内容进行推断预测。2、在听取录音内容的同时,大脑能够对听到的信息与预想信息之间的差距进行同步检测。3、在听取录音内容的同时,大脑能动地提取必要信息,排除不必要信息。4、录音结束后,能够在心中对内容整体进行归纳总结,再次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而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发现:在播放听力材料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采用由分至总或由总至分两种方式在大脑中处理日语听解信息。由分至总的分析方式是指:在听解过程中,大脑集中精神努力听取录音中的每个假名,然后将每个假名连接起来组成词汇,短语,然后汇成句子,并理解其中意思。相反,由总至分的分析方式是指:学生运用自身的既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对录音内容进行准确的预测,在脑中构建文章的流向和大概思想,并根据听到的内容进一步检测自己的预测并加以细致化的分析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外语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但部分听力技巧掌握尚未熟练的学生只会使用由分至总的分析方式。
由分至总的分析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意思。学生在追逐一个一个日语假名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不会区分单词与单词之间的断隔,或因为遇到没有记忆过的生词而打断听解的整体思路。运用由分至总分析方式的学生多反应为:内容似乎听懂了一些,但不清楚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思想。这也是很多学生在考试后感觉自己听力应该还不错,但成绩出来后却大失所望的原因之一。相反,由总至分的分析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使录音中出现了没有听懂的单词和短语,也不会过分影响自身对下文文脉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掌控录音内容的总体意思。
在日常的视听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听解过程中使用由总至分的分析方式,养成从理解文脉整体流向的角度理解会话中心思想的听力习惯,对日语听力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由总至分的分析方式要求学生基于自身的既有知识和经验,在对听到内容进行预测的同时,能动地、积极地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组织构建。在这样一种全脑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训练的便是高度准确的推测、预测能力。
应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根据新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改革大纲的要求,为帮助学生通过日语视听课程提高日语听解能力,本精品课参与人员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将日语视听课程的教学理念定位在:运用有效的课程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对视听材料的集中力、分析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最主要的任务。大部分学生在做日语听解练习时都希望能听懂所有的单音和句子,以此来分析判断会话的内容。以往的视听教学也多遵循这个原则。本精品课一改以往视听课程只要求学生听懂视听材料的简单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处理听解问题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实际应用能力包括理解说话人感情、预测下文能力、推测应答方式、归纳文章主题等具体内容。
特色二:教学内容方面
(1)精品课参与人员在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后,修改了日语视听课程的讲稿、教案、考核方式,制作并完善了教学课件。
将日语视听(一)至日语视听(六)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在日语视听(一)至日语视听(四)的基础阶段,针对日语专业学生零起点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加入了生动有意义的视频、音频,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在发挥视听课程自身特色的同时,配合基础日语课程,自主研发了融合日语视听课程与基础日语课程的听力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根据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N2的考试时间、难度系数,在课堂练习内容中加入提高学生日常实际应用能力的选择题内容。在日语视听(五)和日语视听(六)的高级阶段,配合高级日语课程,针对日语视听教材本身视频内容偏少的现状,在课堂练习内容中增加体现当代政治形式、文化素养教育方面的视频比重,促进学生具备更高远的学习目的。练习部分参考日本语国际能力测试N1考试时间、难度系数,增加了即时应答、多人会话等内容的练习题。
(2)在日语专业各年级建立日语视听课程网络信息群,学生可以自主下载课程课件、学习体现当代日本政治形式、文化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相关视频。
在日语视听课程信息群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由的时间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随时进行听解精品课的复习及预习,并可以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进行反复的重点练习。日语视听课程信息群中,对于难度较高的听解内容,由教师或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大家提供录音、翻译、讲解等基础知识,还附带与听解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解释,能够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增加自身词汇量的契机。此外,在信息群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针对自身的学习问题进行经验交流。这样的课前、课后交流,方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导向、自我监控地自主学习,并进一步促进听力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公共交流空间,教师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做到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辅导和补充说明。本精品课参与人员还多次在信息群中为学生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学习网站、书籍和期刊杂志,学生普遍反映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查阅和学习中获益匪浅。
3)增加实践教学力度。
为了促进学生有兴趣地开展自主学习;有效延长课下学习时间;巩固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并夯实日语基础知识结构,本精品课参与人员积极参与了日语专业举办的各类校园学生活动,有日语角、日语演讲比赛、日语配音大赛、日文歌曲大赛等。本精品课参与人员通过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日常日语进行交流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总结学生的实际日语听力水平和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心得反馈在日语视听课堂教学内容中。
特色三:教学方法方面
为了达到运用有效的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视听材料的分析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精品课参与人员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将日语视听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如下创新:
(1)BlendedLearning学习法:
BlendedLearning译为混合式学习或融合型学习。Blended Learning强调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下的自主学习与课堂上的协作学习相融合,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授课相结合,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优化。Blended Learning的核心目的是要综合传统的课堂式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对于学习者而言,BlendedLearning可以帮助其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媒体、教材、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对于教育者而言,Blended Learning是将所有可以得到的媒体、教材、信息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及分配,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精品课的研究,现对日语视听课程运用BlendedLearning学习方法的具体授课流程用下表进行说明:
教室内活动 4、对重点词汇进行解说 5、对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例句进行汇总。 6、将听力内容以图片、影音、提问等方式事先提示给学生。 7、播放听力材料 ①第一遍粗略地归纳重点 ②第二遍精确地听取细节(以填空问答的方式) ③第三遍对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确认。 |
|
教室外活动(运用网络资源) 1、预习听解内容中涉及的单词 2、对重点词汇进行学习(在网络上搜索例句) 3、浏览相关网页,了解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8、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复习,根据自身问题点进行再确认。 9、练习与课堂内容同等难度,相似内容的听解材料。 10、在日语视听信息群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
日语视听课程强调在教室外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网络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活动。如上表所示:在1和2的单词学习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并从众多资源中挑选出自认为最适合理解掌握的例文进行记忆。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发的、更深入地掌握单词及其用法,增强学生对课堂单词的自学理解。听解活动中的词汇学习强调:除了要理解这个单词表诉的意思外,还要了解这个单词经常会在何种话题中,何种文脉中被使用;经常和什么样的用法共同出现等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加以组织展示,达到知识共享,并以此深化学生自身的理解。在教室外的活动3中要求教师事先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动画或相关网站链接上传到信息群上,促进学生产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通过网络平台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为整体的听力课程提供重要的预测、推测信息,使课堂教学的优点更加突出。
在教室内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第7点的“泛听”和“精听”上。在学生听取录音内容前,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第一遍播放录音时对听力内容进行粗略的“泛听”。学生可以通过了解问题,预测录音的大致内容,并练习在听解过程中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信息上,同时排除不必要的信息。第二遍的“精听”以完形填空的方式将录音内容大致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单词或短语补充完整。在“精听”过程中,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单词发音的同时,练习根据括号前后提示对内容细节进行预测分析的能力。在听力练习中,“泛听”和“精听”就像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在课后的教室外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练习一些与课上内容相似,难度相同的听解材料。在这些听解材料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文脉中反复出现,这对提高其单词掌握质量、文脉预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室外活动的最后,定期为学生设计一个运用教材中的相关表达方式将学习感受进行归纳总结的命题作文。通过上传至公共交流空间发表自己的肯定、否定意见,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认识。众所周知,要想在听力学习中达到更好的听解效果,单单只进行听的练习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听力进行口头朗读、听写、会话等综合训练。因此,为了使课堂知识能够更深刻地被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课后需要通过日语视听课程的网络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复习活动。
(2)提示型教学法:
高度准确的推测能力对提高听解能力的正确性有很大的帮助。提示型教学法是指在进行听力教学前,将教材内容通过图片、影音或说明文献事先提供给学生。提示性教学法可以训练听力者自觉地在脑中组织提示内容,积极地从听到的信息文脉中建立预测,达到在应试或生活会话中提高听力水平的效果。
运用提示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在听取录音信息过程中提供理解的空间;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推敲将听到的信息更加细致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追溯自己的记忆,更容易在听到的录音中收集主要信息并归纳要点。
提示型听力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如下:
1、在播放录音材料前,为学生展示表达材料内容的图片、视频或说明文献。
2、播放一遍录音材料,要求学生记录下听到的词汇和重点。
3、把学习者分成3-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每人听到的录音片段,以此为提示对录音内容进行推测,并进行统合。
4、在每个小组中找出一名代表针对会话内容进行发表。
提示型教学法有如下两个特征:1、听解能力与学生自身的既有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为学生播放音像资料前,通过说明性的文字、图片将需要的信息事先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活化自身的既有知识,这对提高其听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2、为了提高学生的推测能力,将每个学生听到的音像材料片断以小组的方式加以汇总,以这些不完全的信息为提示进行小组范围内的集中预测,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养成对文章进行预测、推测的听解习惯。
提示型教学法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运用由总至分的分析方式。因此事前提示给学生的内容必须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组织构造的系统知识。在对运用提示型教学法进行听力学习的学生进行成绩效果评估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七次左右的课程训练后,可以做到通过对文脉整体的把握推测出原本不明白意思的单词和短语用法。随着训练频度的加大和学生自身对提示型教学法掌握程度的加深,能够达到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思想并将文章内容分析地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效果。
提示型教学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帮助学生产生要努力提高自身听解能力的上进意识。在接受提示型教学法训练后的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将日语听力的学习方法从努力去听准每个假名转变为努力去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后,在思想上对听解活动本身也开始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在这种激励的教学方式下,可以增强学生对听力方面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听力者可以做到自觉地在脑中组织提示内容,达到在应试或生活会话中提高听力水平的更好效果。
(3)影子跟读训练法:
影子跟读训练法是要求训练者用同一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目标发言人讲话的一种训练方式。跟读者跟在讲话者后面,保持大约半句话的距离,最后完全重复所听到的内容。这种训练法可以提高训练者的听力理解水平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影子跟读训练法在日语视听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步骤如下:
教学时间:两周一次,每次的训练时间为课堂90分钟内的30分钟。
教学内容:1、在第一堂课上介绍影子跟读训练法的研究背景。
2、练习内容要有一定的信息价值,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3、播放练习内容时,前两遍可以采用音位跟述的方法,音频时间一般为1分钟。在这1分钟中,初次利用影子跟读训练法的学生也许会感到头皮发紧,大脑完全跟不上速度。但不用担心恐慌,这是初次进行影子练习的正常反应。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会逐渐适应说话人的语速。克服这个阶段后,可以逐步晋升到片语跟述练习,也就是刻意地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2个单词或是3-5秒,然后再复述出原文内容。
4、对练习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促进学生加深理解。
5、练习完成后,要求学生针对练习内容各自录入一分钟演讲。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和记忆广度,还了解了不同的背景知识,如经济、文化、历史等,此外,学生在跟读的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进行纠音练习。